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执业药师挂证被查背后有何猫腻?

时间:2025-04-22 09:10:17

在当今社会,随着对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不断加强,一些隐蔽却危害极大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执业药师“挂证换钱”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纪委严查的重点对象。

执业药师本应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专业药学服务的关键力量。他们在药品销售环节,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对药品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挂证换钱”现象的出现,却让这一神圣职责变了味。所谓“挂证”,就是一些拥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将自己的资格证书注册到某家药店或者其他需要执业药师的单位,但实际上并未在该单位真正履职,而相关单位则按照所谓的“聘用”关系,定期向其支付费用,这种行为纯粹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对执业药师配备的要求,并非出于实际工作需要。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种资格证书的违规使用行为,但其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对于公众而言,当他们在药店购买药品寻求专业药学指导时,却发现所谓的执业药师并不在岗,无法提供准确的用药建议、解答药物相关疑问,这就使得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比如一些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联合用药的患者,本指望执业药师能帮忙把关用药的合理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可由于挂证导致无人可用,很可能因用药不当而引发健康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种“挂证换钱”的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那些老老实实按照规定聘请执业药师并支付合理薪酬的药店,成本相对较高,而靠挂证就能轻松应对监管要求的不良商家,在市场竞争中反而获得了不正当的优势,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医药零售市场秩序。同时,它也阻碍了整个执业药师行业的健康发展,让真正有志于在药学服务领域深耕、提升专业技能的从业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此以往,行业的专业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纪委之所以对这类现象进行严查,正是因为它涉及到了公权力以及公共资源的不当利用。一些单位为了顺利通过审批、获得经营资质等,通过不正当手段拉拢执业药师挂证,这背后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行为。而且,医药行业的规范与否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权益,这是不容践踏的红线。纪委的介入,彰显了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的决心,就是要将这种破坏行业生态、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确保每一个与民众用药安全相关的环节都能经得起推敲。

要彻底杜绝执业药师“挂证换钱”的现象,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不仅要在注册审核环节严格把关,还要通过不定期抽查、暗访等方式,查看执业药师是否真的在其注册岗位上履行职责,让那些想要钻空子的人无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和挂证的执业药师都清楚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不敢轻易触碰红线。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执业药师职业素养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挂靠收入,更要真正为保障民众用药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还执业药师行业一片风清气正的空间,让公众能够真正享受到专业、可靠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