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绒毛膜癌

时间:2024-12-11 16:55:32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病因

绒毛膜癌是有男方的成分在内的异体细胞变成的肿瘤,具有较 强的免疫原性或抗原性,因其肇始于来自下一代的胚滋养细胞恶变,而滋养细胞来源于胚外层,不属于上皮细胞性质,因此,传统?quot;绒毛膜癌上皮癌"的 说法被"绒毛膜癌"所替代。绒毛膜癌中妊娠性绒癌基本上继发于不正常的妊娠之后;非妊娠性绒癌(也称原发性绒癌),发生的原因与身体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由自身正常体细胞恶变而来,是人体一种罕见的肿瘤。有学者提出畸胎发生学说、孤雌生殖学说等,但均不能圆满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机制

妇女房劳多产,素体正气不足,故在胚胎形成之时,既有外邪入侵与精血相博,瘀滞胞脉伏于冲任。分娩或流产之后,胞脉空虚,血虚血瘀,瘀血凝滞,气机被阻渐成皔瘕。脉络瘀阻不通,血运失常,瘀血不去,新血难安,郁久化热,邪毒内蕴,灼伤阴津,导致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竭,出现全身症状。

绒毛膜癌检查项目

(一)有组织学检查者。以组织学诊断为准。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若见到绒毛。则可排除绒癌的诊断。

(二)无组织学检查者。凡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清宫后间隔一年以上发生的。亦诊断为绒癌。

(三)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绒毛膜癌的鉴别诊断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在葡萄胎、流产及正常产后发生。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病变始于子宫,可使子宫增大变软,病灶深在者可在子宫浆膜上见到紫蓝色结节,剖视子宫病灶可见局部呈暗红色,边界不甚清楚,组织脆并伴有出血坏死。  一、诊断

(一)临床诊断

1、正常或不正常妊娠后阴道反复不规则出血。

2、绒癌临床体征。

3、绒癌临床转移症状和体征。

4、辅助检查可见转移病灶。

患者可出现上述各项中1项,再复查血HCG值不正常就可确诊为绒癌。

病理诊断

绒癌的病理特点是大片增生和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仔细检查未发现有绒毛或葡萄胎样结构,常伴有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

 二、鉴别诊断

绒癌的诊断有特别异性,即血HCG连续测定不正常就可以确诊,故临床上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病史的病人,只要动态检测血HCG值,就很容易与绒癌相鉴别。

绒癌和恶性葡萄胎的临床诊断都依据血HCG值,二者临床鉴别有以下3点。

1、妊娠性质 继流产或足月产后发生恶变者为绒癌,继良性葡萄胎后发生恶变者,则可能是恶性葡萄胎,也可能是绒癌。

2、葡萄胎排出时间 葡萄胎完全排出后在6个月以内恶变为恶性葡萄胎;葡萄胎排出后已超过1年又恶变者为绒癌;介于二者之间者,临床鉴别较困难,大多数学者仍把这部分病例列为恶性葡萄胎。

3、病理 凡在病理标本中肉眼或镜下可找到绒毛结构或葡萄胎组织者为恶性葡萄胎,反之,若只见大片散在的滋养细胞,即不再见绒毛结构,才可诊断为绒癌。  

诊断

可根据病史,体征,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特点: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2.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3.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4.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