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黑素瘤

时间:2024-12-05 14:44:01

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每年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

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参见第125节痣和发育不良性痣)。恶性黑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为黑素瘤。虽然怀孕期易罹患黑素瘤,但妊娠并不增加色素痣恶变为黑素瘤的可能性。在怀孕期间,痣的形状和大小常有变化。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恶性黑素瘤在大小,形状和颜色(通常色素沉着)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方面均有不同。该肿瘤扩散迅速,可在诊断数月后死亡。早期,非常表浅的病损5年治愈率可为100%。所以治愈率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病因

1.痣细胞痣恶变:

现在认为皮肤黑色素瘤虽与痣细胞痣有关,但非完全如此。黑色素瘤细胞来源于皮内型真皮内痣细胞而非所谓交界型痣细胞。掌、跖部黑色素瘤大多与痣细胞痣无关。因此,有人认为黑色素瘤不完全与痣细胞痣有关。

但任何痣包括色素性皮损,当突然发生增长加速,色素增深或变浅,周围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发痒、刺痛、表面出现鳞屑、分泌、结痂、破溃、出血、脱毛,近旁出现卫星结节,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区域淋巴结增大时,都应考虑是开始恶变的指征,需要严加注意。

2.紫外线辐射:

反复照射290~320 nm波长的紫外线不仅可导致黑素细胞数量的增加,且可引起其质的变化。

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与阳光特别是紫外线的照射有关。

有人认为恶性雀斑样痣型黑色素瘤与阳光的直接照射有关,非曝光部位的结节型黑色素瘤则可能因日光作用,曝光区皮肤释放一种物质进入血中(日光循环因子),作用于非曝光部位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所致。

3.种族:

白种人比有色人种的黑色素瘤发病率高。美国白种人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42/10万,而黑种人每年仅为0.8/10万。

4.遗传:

患者家族成员中易患该病。Anderson(1971)报道22个家族中有74例患者。也有报道同卵双生患者。家族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较一般早10年左右。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患者50%可发生该病。

5.外伤与刺激:

该病常发生于头皮、手掌、足底等经常遭受摩擦部位,不少年轻女性患者常有多年前“点痣”史。有人统计10%~60%患者有外伤史,包括压伤、刺伤、钝器伤、拔甲、烧伤或X线照射等。

6.病毒感染:

有人在田鼠和人的黑色素瘤细胞中发现病毒样颗粒。

7.免疫反应:

该病多见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另外,可有自行消退现象,说明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