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FDA批准礼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方案更新
时间:2025-07-10 15:13:06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再次批准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旗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Kisunla(donanemab)的标签更新,新增推荐的滴定给药方案。这一决定标志着该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得到官方认可,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疗选择。
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突破性疗法
Donanemab是一种特异性靶向N3pG(修饰化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作用机制类似于“精准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它能够识别并结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上的N-末端焦谷氨酸修饰表位,而非仅针对游离在血液中的蛋白片段。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更高效地锁定已形成的顽固斑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如调动小胶质细胞)促进斑块分解,从而延缓疾病进展。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物能显著改善海马和大脑皮质层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相当于为大脑“减负”。
给药方案优化:从固定剂量到个性化调整
此次FDA批准的核心更新在于滴定给药方案的引入。根据最新推荐,患者前三次剂量为700mg,后续调整为1400mg,每四周给药一次。这种阶梯式给药方式类似于“由浅入深”的治疗策略,既能降低初期用药的潜在副作用风险,又能随着患者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强疗效。礼来公司表示,这一调整基于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旨在平衡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的老年群体。
早期干预的价值:抓住治疗黄金窗口期
Donanemab的适应症明确针对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数据表明,在疾病初期使用该药物,可更有效地清除斑块,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相当于为患者争取更多“清醒的时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也已于今年1月将其纳入突破性疗法,预示着该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前景。
临床获益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尽管Donanemab展现出显著的斑块清除能力,但其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等副作用。FDA在批准中特别强调了定期影像学监测的重要性,建议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疗程。礼来公司公布的临床试验显示,通过优化给药方案,ARIA发生率已得到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可顺利完成治疗。
行业影响与患者希望
此次批准不仅巩固了礼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从“对症缓解”迈向“病因干预”的新阶段。随着Donanemab等靶向药物的普及,全球约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望获得更根本性的治疗选择。业内专家指出,这类药物的突破性价值在于其“治本”潜力,为攻克这一世纪难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