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多地严查执业药师挂证乱象

时间:2025-06-26 09:48:10

近日多地药品监管部门针对执业药师执业资格真实性开展专项核查,一张覆盖三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督网正在收紧。执业资格这本"行业身份证"的真实性,正成为守护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防线。

挂证乱象的显微镜下

所谓挂证,即执业药师将资格证书违规注册在非实际工作单位的行为,如同将个人身份证借予他人使用。此次专项行动中,北京某连锁药房曝出5名注册执业药师实际未参与日常处方审核工作,其考勤记录显示每月实际在岗时间不足8小时,相当于普通上班族半日工作量。上海徐汇区某社区药店更出现"一人双证"的离奇现象,同一执业资格证号竟同时在相距20公里的两家机构备案。

北京:数字背后的监管穿透力

首都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发现异常线索,将医保结算系统、人员考勤记录、处方审核日志三个独立数据库进行碰撞分析。结果显示朝阳区某商业综合体周边500米范围内,6家不同品牌药店的处方审核记录均指向同一执业药师签名笔迹,这种近乎科幻的场景映射出现实监管漏洞。最终查实的28例违规行为中,涉及连锁企业总部质量管理体系缺陷的占67%,暴露出企业内控机制形同虚设。

上海:智慧监管的精准打击

黄浦江畔的智慧药监系统展现出惊人效率。通过AI视频分析系统捕捉到某药店连续三个月处方审核环节无真人操作,药品监管码追踪系统则显示该店销售的处方药流转路径存在异常。更值得关注的是查获的"证书租赁中介"产业链,这类灰色服务商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构建虚拟交易网络,其业务范围已渗透至长三角地区。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某执业药师年度违规获利金额达其正常薪资的2.3倍,相当于每月额外获取一部新款智能手机的价值。

广州:连锁反应的行业震动

羊城药品零售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某上市连锁企业因旗下12家门店存在挂证行为,股价单日跌幅达4.7%,市值蒸发约相当于其年度净利润的80%。监管部门创新实施的"执业药师人脸识别打卡系统"已在全市3800余家药店铺开,系统每天生成8万余条动态验证数据,构建起全天候的执业监督网络。值得玩味的是,专项整顿后全市执业药师真实在岗率提升至91%,处方药违规销售投诉量下降43%,数字变化折射出监管实效。

整治风暴中的行业新生

这场覆盖超一线城市的监管行动释放出明确信号:医药分开改革背景下,执业药师的专业价值正被重新定义。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用人策略,某外资药企将执业药师薪酬体系与专业服务量挂钩,建立"处方审核绩效模型",使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溢价幅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行业协会同步推出的继续教育云平台,三个月内注册人数激增2.3万,相当于新建30个标准大学教室的承载量。

当监管利剑斩断灰色利益链,行业生态正在发生微妙转变。北京同仁堂某直营店试点"专家型药师"坐诊模式,单店慢性病用药指导服务量环比增长155%;上海第一医药推出"家庭用药档案"增值服务,签约客户复购率提升至76%;广州健民医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直报系统,累计收集有效数据1.2万条,为临床研究提供珍贵素材。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当执业资格回归专业本质,医药服务的价值创造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