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科学泡浴祛湿黄金法则

时间:2025-06-19 09:54:16

湿气,这个潜伏在人体内的“隐形杀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健康。当晨起头重如裹、舌苔厚腻如积雪、皮肤油腻反光、大便粘滞冲不净、关节酸痛如生锈时,正是身体发出的湿气警报。传统中医认为,泡浴如同给身体做“内洗涤”,通过水温与药力的双重作用,能像拧毛巾般将湿气从毛孔中挤压出来。但如何科学泡浴才能事半功倍?这需要掌握三大黄金法则与四组经典配方。

水温:42-45℃的智慧平衡

泡浴水温绝非越高越好。42-45℃的温水如同温和的“解冻剂”,既能扩张毛孔促进排汗,又避免高温灼伤卫阳之气。研究显示,此温度区间最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渗透,且能维持心血管稳定。特别对贪凉饮冷导致的“内湿型”体质,适度加热可唤醒沉睡的脾胃运化功能,就像解冻僵硬的土壤以利水分渗透。需警惕超过50℃的“桑拿式”泡浴,反而会加速体液流失形成燥湿夹杂的复杂体质。

时长:15-20分钟的代谢窗口

人体排湿存在明确的生理节律。前10分钟为毛孔舒张期,随后进入核心排湿阶段,超过20分钟则可能引发“水反渗”现象——就像泡发的海带重新吸水。建议久坐族采用“分段泡浴法”:先浸泡8分钟起身活动,循环2-3次。这种间歇刺激能模仿运动排汗机制,特别适合气机阻滞型的湿浊内生者。

保暖:锁住阳气的关键动作

浴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受凉如同让解冻的窗户再结冰霜。正确做法是:迅速用毛巾蘸干水分,重点包裹大椎穴(后颈凸起处)和命门穴(腰部正中),再饮用200ml温热的茯苓薏米水。产后女性尤需注意,可搭配当归红花汤进行足底熏蒸,形成“由内而外”的保暖闭环。

四组经典配方的辨证应用

针对不同湿气类型,药浴配伍需像精准钥匙匹配锁芯。寒湿型(舌淡苔白、怕冷)首选艾叶生姜方:取艾叶30g、老姜50g煮沸,其挥发油能像“微型扫帚”清扫肌表寒湿;湿热型(舌红苔黄、痤疮)适用茯苓薏米组:茯苓20g、炒薏米60g,其甘淡渗湿之性如同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对于酗酒者特有的“酒湿”,花椒陈皮组合堪称解酒毒利器:花椒15g、陈皮40g,借助辛温之力分解酒精代谢产物。而久坐引发的“瘀湿交阻”,则需当归红花汤活血利水双管齐下,比例严格控制在3:1避免燥血。

五类高危人群的定制方案

熬夜党的“肝胆湿热”适合在23点前完成泡浴,加入柴胡10g、栀子6g疏泄郁火;空调房久坐者建议搭配藿香正气水外擦腘窝;产后女性需避开经期,改用益母草30g、艾叶15g温和调理。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破损或空腹状态下应禁用活血类配方,糖尿病患者需将水温下调2-3℃。

现代研究证实,规律药浴可使基础代谢率提升12%-15%,相当于每天慢跑20分钟的能量消耗。但真正的养生智慧在于感知身体反馈:若泡浴后出现心悸应缩短时长,皮肤干燥脱屑需减少频次。记住,对抗湿气是场持久战,唯有将科学原则转化为生活习惯,才能让身体回归“干爽平衡”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