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老年人用药误区与科学建议

时间:2025-06-19 09:41:30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管理慢性病或术后恢复。然而,错误的用药习惯可能让良药变成"隐形杀手"。以下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用药误区的科学解析与实用建议,帮助家人守护父母的健康防线。

一、药量不是加减法:擅自调整的隐藏风险

“今天血压稳定,少吃半片吧”——这种看似合理的想法实则危险。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需要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自行减量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例如,抗生素减量可能使细菌"死灰复燃"并产生耐药性,相当于给病原体提供了"训练场"。反之,加倍用药更危险,就像给心脏超负荷运转的发动机突然加注高标号汽油,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伤。正确做法是使用分药盒标记每日剂量,若需调整必须经医生评估,就像精密仪器需要专业技师调校。

二、药物混搭的致命组合:这些"CP"要拆散

独居老人常将不同医生开具的药物混用,却不知某些组合会产生"1+1>2"的毒性。头孢类抗生素与藿香正气水相遇时,其中的酒精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轻则头痛呕吐,重则呼吸困难——这相当于在体内点燃"化学炸弹"。感冒药混搭更常见,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叠加会使肝脏代谢超载,其伤害程度相当于连续熬夜一个月。建议建立"药物身份证"制度,用表格列出所有药物成分,就诊时主动出示,就像海关申报物品般严谨。

三、生物钟的用药密码:时间就是疗效

早晨7-8点服用降压药能精准打击血压晨峰,如同在潮汐最高点修筑堤坝;而晚上服用的他汀类药物则像夜间巡逻队,趁胆固醇合成最活跃时"突击检查"。糖皮质激素若错过早间服用窗口,可能干扰人体自然分泌节律,相当于给生物钟"拨乱时针"。对于记忆衰退的老人,可选用带电子提醒功能的药盒,或关联日常习惯(如晨起刷牙后服药),将科学用药转化为条件反射。

四、送服药物的液体陷阱:白开水是最佳拍档

用果汁送服阿司匹林,相当于用酸性溶液冲刷胃黏膜,可能引发"微型火山喷发"般的出血。牛奶中的钙离子则会与某些抗生素结合形成"金属牢笼",使药效下降50%以上。最安全的做法是准备专用水杯,服药时饮用200ml温水(约半瓶矿泉水量),既避免药物黏附食道,又能促进代谢。需特别注意,送服布洛芬等药物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防止药物在食管"滞留罢工"。

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建立"用药日志",记录每种药物的剂量、时间和身体反应,就像为健康建立"黑匣子"数据。多药并用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药物大扫除",由临床药师评估是否存在冗余或冲突。对于独居老人,子女可通过智能药盒远程监督,把科技变成"电子孝心"。记住,正确的用药习惯是延长健康寿命的"隐形疫苗",需要全家共同守护这份特殊的"健康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