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布鲁氏菌病:隐蔽的健康威胁与科学防控指南

时间:2025-06-12 14:58:37

近日,某地再现布鲁氏菌感染病例,引发公众对这种人畜共患病的关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并非新出现的疾病,但其隐蔽性强、易慢性化的特点,加上部分人群对感染途径的忽视,使得它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风险。了解布病的传播链条、识别高危行为、掌握科学防护方法,是阻断疫情扩散的关键。

一、看不见的入侵者:布鲁氏菌如何突破人体防线

布鲁氏菌的传播主要依赖两大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在牧场或屠宰场,皮肤微小破损接触病畜的血液、分泌物时,细菌可能趁虚而入。更隐蔽的风险来自餐桌——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奶酪中,布鲁氏菌存活率可达100%。意大利曾因食用生乳制品暴发37例马链球菌感染,而我国福建漳平市的疫情溯源显示,一头感染山羊通过未消毒羊奶导致消费者中招。这种细菌耐低温、怕高温,巴氏杀菌(72℃加热15秒)即可将其彻底消灭,但部分人追求“原生态”饮食的习惯,反而为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从发热到慢性疼痛:布病的“伪装术”与危害

感染初期,患者常出现反复发热、夜间盗汗,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但若忽视治疗,病菌会悄然侵袭关节和内脏,导致膝关节、脊柱等部位肿痛僵硬,甚至引发睾丸炎或脊柱功能损伤。布病最棘手之处在于其“慢性化”倾向——病程可能绵延数年,像一场挥之不去的低烧,消耗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某地此次病例中,部分患者初期仅感乏力,直到关节疼痛加剧才确诊,凸显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三、这些职业与习惯让你成为高危目标

高危职业人群的暴露风险呈几何级增长:牧民清理畜栏时可能吸入含菌粉尘,兽医处理流产母畜时接触大量病原体,乳制品加工人员若省略消毒环节,整个生产线都可能被污染。但普通人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菜市场摊主因长期接触生肉感染、儿童饮用现挤羊奶生病的案例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宠物猫狗若与病畜接触,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

四、阻断传播链:从牧场到餐桌的防护网

对于职业暴露人群,防护需“全副武装”: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工作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工具。普通消费者应牢记“两不原则”:不购买无检疫标识的乳肉制品,不轻信“现挤更新鲜”的营销话术。家庭烹饪时,生熟砧板分开使用,80℃以上高温可确保杀灭肉类中的布鲁氏菌。若家中饲养宠物,避免其与流浪动物接触,并定期进行兽医体检。

五、早发现早治疗: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报警

接触可疑动物或食物后,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的发热伴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血清学检测能快速锁定病原体,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急性期效果显著。但慢性患者需接受更长疗程,辅以物理康复缓解关节损伤。某地疾控部门建议,高危职业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筛查,就像给身体安装“病菌警报器”。

公共卫生专家强调,布病防控是“牧场-市场-厨房”的全程管理。某地此次疫情再次证明,规范乳品消毒流程、加强动物检疫、提升高危职业防护意识,三者缺一不可。改变看似微小的习惯——比如放弃一杯现挤牛奶,或是给宠物狗多洗一次澡,或许就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一环。健康防线的构筑,既需要制度保障,也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科学认知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