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三甲医院康复科滥用理疗套餐遭医保局重罚:78%住院患者被强制“烤电”
时间:2025-05-29 14:30:45
最近这事儿在医疗圈炸了锅——某三甲医院康复科因为给住院患者狂开"红外线+中频治疗"套餐,被医保局直接开了罚单。数据显示,他们居然给78%的住院患者每天标配这套理疗组合,活像餐厅强行推销"今日特惠双人餐"。这操作直接把治疗项目整成了流水线作业,难怪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
当理疗变成"保底消费"
医保局通报里有个特别扎眼的数据:日均开具率78%。啥概念?相当于100个住院患者里,78个不管需不需要,都得照例走一遍红外线烤灯加电疗的流程。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架势,连隔壁理发店的Tony老师推销洗发水都没这么积极。更魔幻的是,有些患者得的明明是脑梗塞、偏瘫这类神经疾病,山东医保局早就明令禁止用中频电疗,可医院照样闭眼开单不误。
过度医疗的灰色算盘
为啥医院对这两项治疗如此执着?扒开医保报销目录就懂了。红外线治疗本身根本进不了医保报销门槛,官方认定它属于"美学范畴",跟医美脱毛仪差不多性质。而中频治疗虽然能报销,但浙江等地严格规定只能用于面瘫患者。可医院硬是把这俩项目打包成"康复黄金组合",就像把矿泉水和奢侈品捆绑销售,账单瞬间翻几倍。有医生私下吐槽:“现在住院部查房三件套——问病情、看伤口、开理疗,最后这项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监管部门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其实这波整治早有预兆。2024年国家医保局就点名批评过康复科的"物理治疗滥用",把红外线、超声波这些项目比作武侠小说里的"十全大补丸"——不管内伤外伤先灌一碗再说。到了2025年新规更狠,直接给医生建"医保信用分",过度开单就像违章驾驶要扣分,扣满12分直接暂停医保处方权。最近曝光的处罚案例就像杀鸡儆猴,吓得不少医院连夜修改电子病历系统,把理疗项目的默认勾选全取消了。
理疗仪器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句公道话,红外线和中频治疗真不是洪水猛兽。前者能促进血液循环,后者对肌肉劳损效果拔群,但关键得看菜吃饭——面瘫患者用电疗是雪中送炭,偏瘫患者用可能就是火上浇油。好比同样是用微波炉,热剩饭是物尽其用,热冰淇淋就是暴殄天物。现在有些医院的康复科已经学乖了,给每台理疗设备都贴上"适应症二维码",医生开单前得先扫码"验明正身"。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是医疗市场化与公益性的终极拉扯。当治疗项目变成绩效考核的KPI,当理疗室变身"印钞车间",过度医疗的野草就会疯长。下次你要是听见医生说"做个理疗巩固下",不妨多问句"真的必要吗?"——毕竟花的不只是医保基金的钱,更是每个人未来救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