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卫健委新规:重实践,破论文唯一!

时间:2025-03-03 11:24:50

在医疗行业,职称晋升一直是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副高级职称评审规定,旨在改变传统以论文数量为主要依据的评审标准,转而强调临床实践能力和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贡献。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医疗人才评价体系的一大进步,也为一线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过去,许多医护人员为了职称晋升,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学术论文,有时甚至牺牲了对患者的诊疗时间。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也使得“唯论文”成为职称评审中的一种诟病。新规定的实施,正是为了纠正这一偏向,让更多优秀的临床医生和基层医疗工作者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发展机会。

新规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降低论文发表的权重,不再将其作为职称评审的唯一或主要标准;二是增加对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表现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处理复杂病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三是重视医务人员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表现,鼓励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四是强化医德医风的评价,确保医务人员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

这些变化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它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回归医疗本质,专注于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新规有助于激发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的工作成果将得到更加公正的评价,这对于缓解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强化医德医风的评价,也将促进医疗行业的风气改善,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当然,新规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平衡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制定出既统一又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细化这些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

对于广大医护人员而言,新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评审标准,转变以往过度依赖论文的观念,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新规也为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只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就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卫健委发布的副高职称晋升新规是我国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能够促进医疗行业的公平正义和健康发展。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医疗事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