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医生警告!这两种药混吃竟有致命风险!

时间:2025-01-16 10:48: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庭小药箱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小伤小病,很多人习惯于自行取用药物进行初步处理。然而,在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药物混用的问题。尤其是以下两种常见的药物组合,它们一旦混合使用,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首当其冲的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与抗生素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如碘酒(含碘)与红药水(含汞溴红)就是典型例子。碘酒中的碘与红药水中的汞相遇时,会化合成碘化汞。这种化合物不仅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还可能引起中毒,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这类药物不仅不能内服,外用时也必须严格分开使用。

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组合是挥发性药物与吸附性药物的混放。挥发性药物如含有薄荷、藿香等成分的药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使药效降低。如果这些药物与吸附性强的药物如活性炭制剂放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前者的有效成分被后者吸附,从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因此,在存放药物时,应避免这两类药品相邻放置,确保各自的药效不受影响。

医生提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发挥作用,而这些途径和机制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和重叠。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酶的活性,进而改变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有些药物则可能通过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来影响彼此的分布和效力。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用药安全,医生建议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师指导来使用。对于正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更应该密切关注各种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合理规划家庭药箱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上述提到的特殊药品外,即使是一些看似无害的常用药品也不宜随意混放。比如,外用药与内服药应该分开存放;成人用药与儿童用药也要明确区分开来;还有需要注意避光保存的药物也不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家中的药品储备,可以有效减少误用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正确认识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并尊重每一种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后,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地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希望每位朋友都能重视起来,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