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华法林全解析: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时间:2025-01-03 15:45:01

华法林,作为一种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自1950年代以来就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II、VII、IX、X)的活化,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这种机制使得华法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防治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形成、预防深静脉血栓以及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法林的作用原理是阻断了凝血因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即维生素K参与的γ-羧化反应。这一过程对于凝血因子的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经过γ-羧化的凝血因子才能与磷脂表面结合,进而参与正常的血液凝固过程。通过抑制这个过程,华法林能够有效减少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华法林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但它并不是立即起效的药物。由于凝血酶原(因子II)的半衰期约为72小时,因此在使用华法林后至少需要等待3天时间,体内的原有的凝血因子水平才会明显降低,此时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在此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血栓的形成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出血的风险。这是因为华法林抑制了正常的凝血过程,可能导致轻微的出血事件,如牙龈出血或皮下淤血等。虽然这些副作用通常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更严重的出血情况出现。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出血迹象,比如大量呕血、黑便或是无法解释的身体部位肿胀疼痛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寻求帮助。

为了确保华法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且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估抗凝状态是否达标。理想的INR范围依据治疗目的而定: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预防血栓形成而言,推荐的INR目标值为2.0-3.0之间;而对于某些特定状况如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则建议维持更高水平的抗凝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期检测INR外,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还应该注意饮食中的维生素K摄入量。因为维生素K可以对抗华法林的作用,所以保持相对稳定的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有助于维持稳定的INR数值。常见的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如果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较大或者开始摄入新的补充剂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疗人员的意见。

合理使用华法林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过,鉴于该药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及个体差异性,必须在专业指导下谨慎应用,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检查与随访计划。同时提醒广大读者朋友们,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该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而不告知您的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