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萎缩性鼻炎
时间:2024-12-09 15:04:05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萎缩性炎症,其特征为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质发生萎缩。严重而伴有典型恶臭者,称臭鼻症(ozena)。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
目前仍然不明。学说甚多,可归纳为两类:
(一)原发性:认为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可能与缺乏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或与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遗传因素、胶原性疾病等有关;亦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因多发于女青年,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二)继发性: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伤或手术切除过多,或因患特殊传染病如结核、硬结病、麻风、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长期脓涕刺激,发生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营养障碍而致萎缩。鼻中隔极度偏曲,一侧鼻腔宽大,增强的气流的刺激,或因粉尘或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细菌的感染,如臭鼻杆菌或类白喉杆菌感染。现认为这些细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仅为萎缩性鼻炎的继发感染。
病理早期粘膜仅呈慢性炎症的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粘膜与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纤维化,粘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转化为复层鳞状上皮。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可发生纤维变性。
临床表现
(一)鼻及鼻咽部干燥感:这是由于鼻粘膜的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所致。
(二)鼻塞:脓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或因鼻粘膜的神经感觉迟钝,即使取除脓痂,空气通过亦不易觉察,而误认为鼻塞。
(三)鼻分泌物:常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
(四)嗅觉障碍:嗅觉多减退或消失。这是由于嗅区粘膜萎缩或干痂阻塞引起。
(五)呼气恶臭:因脓痂下细菌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气味,称臭鼻症。
(六)头痛、头昏:由于鼻甲萎缩,鼻腔缺乏调温保温作用,吸入冷空气刺激鼻粘膜,以及脓痂的刺激,皆可致头痛头昏。
检查:
(一)鼻腔宽大,鼻甲缩小,从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时继发性萎缩性鼻炎见下鼻甲明显缩小,但中鼻甲却肥大或呈息肉样变。
(二)鼻腔内有稠厚脓痂,黄褐色或灰绿色,大块或呈管筒状,可有恶臭气味。除去脓痂后可见鼻甲粘膜干燥萎缩,甚至糜烂渗血,早期或轻度萎缩性鼻炎,亦可仅有痂皮,而无恶臭气味。
(三)如萎缩病变向下发展,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缩,时有脓痂覆盖其上,严重者喉、气管粘膜也有此变化。
应注意与鼻部结核、狼疮、硬结病、鼻石、麻风等作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为清洁鼻腔、排除脓痂,湿润粘膜,禁用血管收缩剂,并加强全身治疗。宜采用全身和局部综合疗法,症状可得到改善。
(一)清洁鼻腔:用温生理盐水或一般温盐水500~1000ml冲洗鼻腔,去除脓痂,以利于局部用药。若脓痂不易清除可用镊子轻轻钳出。
(二)鼻腔用药:常用润滑性滴鼻剂,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50%蜂密、清鱼肝油等,可促使鼻粘膜充血肿胀,增加血液循环,减轻鼻内干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链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杆菌繁殖,减轻炎症性糜烂,有利于上皮生长。此外,使鼻腔粘膜润滑,软化痂皮,便于擤出。
(三)维生素疗法:曾试用多种维生素,常用维生素A肌注,每日5~10万u,或维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护粘膜上皮,促进组织细胞代谢机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维生素AD制剂5万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铁剂有治疗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亚铁丸,0.3g,每日3次,饭后服用。
(四)手术疗法:对久治无效者可试行。目的在于使鼻腔缩小,减少空气吸入量,以降低水分蒸发,减少脓痂形成,并可刺激鼻粘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症状。
常用方法是在鼻腔粘骨膜下埋藏各种材料,称鼻腔粘肌膜下埋藏术(submucous implantation)或充填术。埋藏材料有自体骨、脂肪、塑料、硅橡胶等。埋藏的部位可在鼻中隔、鼻底或鼻外侧粘骨膜下,埋藏物切勿过多,以免张力过大而致裂开脱出。也可行鼻腔外侧壁内移术或鼻前孔关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