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5 14:44:08
《药学与临床研究》是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江苏省药学会主办的药学综合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双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3-7806/CN32-1773/R。《药学与临床研究》强调药学科技的普及与提高,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1 栏目设置
综 述 总结、评述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并发表见解。
药学研究 报道药学领域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分析、制剂、药理、毒理、药物基因组学等。
合理用药 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的研究分析,包括各类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评价,新药各剂型间、国产和进口药物间的疗效比较等。
药事管理 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药事法规探讨、医药经济学等。
2 投稿须知
投递 作者可通过本刊网站作者登录处进入投稿或查询稿件状态,投稿请提供:①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并指定一位通信作者;②稿件的电子版,包含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稿件受理期间,不得另投他刊。
署名 请对稿件的主要责任人和所属单位及其顺序进行检查,以免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版权 稿件一经录用,即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在本刊稿酬中一次性付出。
收费 来稿收取每篇100元审稿费,在送稿件的同时通过邮局或银行汇至本刊。
优先刊登原则 优先刊登各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文章。
3 稿件审理
评审 收稿后一般在2个月内提交审理情况。请务必在收到修改要求后1个月内提供修改稿,若有必要延迟,请及时说明。
定稿 稿件通过评审后,发出正式录用通知。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
校样 文章发表前,作者将收到校样、版面费通知及版权转让协议书。请作者仔细校对,并将修改意见直接标在校样上。
4 稿件撰写
稿件应包括题名、作者及单位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格、参考文献等。稿件以单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A4纸页面设置排版,具体格式见本刊论文模板。
题名 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30字,不得使用不常见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作者及单位地址 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责任者。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并用“*”注明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简介和通信作者的联系方式(电话、传真和E-mail)写在首页左下角。若署名有变动,应有单位证明信。
摘要 论文需同时提供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以200~250字为宜,英文摘要在250个实词左右,内容需保持一致。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一般叙述式摘要即可;实验研究性文章的中文和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结构式,分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个部分。
关键词 列出3~8个中、英文关键词,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
正文 正文各部分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1.1.1”等;各层次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1)前言 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
(2)实验材料 应说明主要材料来源、品种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称》、《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如名词较长,可用缩写,但需在首次出现时注明全称;研究对象(动植物、微生物)应注明拉丁学名,植物标本应说明鉴定人及存放地点;实验动物应标明清洁级和合格证号。
(3)实验方法 尽量简洁明了。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
(4)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如:1 M硫酸为1 mol·L-1硫酸,表示微量物质质量分数的ppm和pphm应写成10-6和10-8,rpm应改为r·min-1等。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用正体。
(5)数字 作为量词与序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80年代,第2卷;作为词表构成定性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如二倍体、三叉神经痛等。
(6)有效数字 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在一组中的x±s,应考虑到个体差异,一般以s的1/3来定位。如:(4 820.5 ± 340.8)g,s的1/3超过100 g,平均值波动在百位,故应写为(4.8 ± 0.3)kg。
(7)表和图 图表要设计合理,自明性强。表格用三线表,图表中量的符号在前(斜体),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如:t/h(表示以h为法定单位的时间)。图表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只有1个时,仍用“表1”或“图1”表示。
(8)统计学方法 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参数检验法(t检验、u检验、F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等)、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各组数据应注明实验观察的例数(n)。ED50(LD50,IC50等)应计算其95%置信区间,并作Probit分析(Bliss或Finney分析)。显著性结果以“*P<0.05,**P<0.01,***P<0.001 vs A;△P<0.05,△△P<0.01,△△△P<0.001 vs B”表示。
(9)结果与讨论 讨论部分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主要阐述研究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10)参考文献 参阅国家标准(GB-T 77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