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30 10:34:58

1.jpg

《心血管病学进展》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管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四川省优秀期刊,并被多家数据库收录。

本刊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教学和医学院校师生服务。有主题综述(专家约稿)、指南解读(专家约稿)、学术前沿(专家约稿)、综述、论著、讲座、述评、编译、译文(节译、文摘、快讯)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用于教学和学习参考的医学院校师生,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热忱欢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踊跃投稿。

1  稿约范围

本刊以“综述”为主,内容以临床实用为主,并适当刊登与临床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性文章,要求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在心血管病学及有关学科方面的最新理论、新研究成果、新药及新诊疗技术等内容。综述、论著、讲座、述评和编译等文章6 000字以内,译文的节译在3 000字以内,文摘在1 000字以内,快讯在500字以内为宜。译文的节译和文摘限近1年内国外发表的综述(作节译),其他形式(作文摘、快讯)的文章限近3~6月内国外发表的文章,请阅读原文后选择结合临床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内容,请勿直接翻译原文稿的摘要作文摘、快讯。节译、文摘和快讯的来稿,必须附上外文原稿。目前,本刊不接收未登记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meta分析。

本刊尤重创新性及实用性,请尽量勿投其他期刊已发表过的类似观点文章。

2  来稿要求

2.1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文文题含义应与中文文题一致,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2  作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包括省、市、县)、邮政编码,并写出姓名的汉语拼音、中英文含义一致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脚注中作者格式为:基金项目:××(编号);通信作者:姓名,E-mail: ××。

2.3  摘要:综述请在文题与正文之间著录文章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以2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含义一致。论著为结构式摘要。

2.4  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下列关键词。尽量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词。列出3~8个关键词为宜,尽量不使用缩略语作关键词,若要用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ATP”应标引为“腺苷三磷酸”。各词汇之间用分号“ ;”隔开。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2.5  文内标题编号层次:使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号的国际层次序号表示法。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 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点号,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书写,后空一个字接写标题。

2.6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2.7  计量单位:按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节录)》的有关规定执行。血压计量单位仍使用毫米汞柱(mm Hg),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加注与kPa换算系数(1 mm Hg = 0.133 3 kPa)。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如mg/kg/d应为mg/(kg·d)或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1 ·d-1 。

2.8  数字:按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执行。书写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30%,不要写成5~30%。书写百分数的公差,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3㎝×5㎝,而不用4×3×5㎝3。

2.9  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常用如下: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x(__)(英小斜)表示,标准差用s(英小斜),t检验用t(英小斜),F检验用F(英大斜),相关系数用r(英小斜),概率用P(英大斜),样本数用n(英小斜)。

2.10  缩略语:为了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一般在文章中重复5次以上才考虑使用,并请使用标准规范的缩略语。凡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二者间用逗号分开(如为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不注出英文全称。如DNA等)。

2.11  参考文献:采用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推荐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依参考文献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注明,并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应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应以近3年的文献为主,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且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一般可罗列30~40条,不超过50条为宜。根据GB/T 7714—2015规定,请以单字母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普通图书[M]、会议录[C]、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和专利[P]等。

参考文献打印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 文题[J](参考文献类型标识码).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普通图书]作者(编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止页.

(注:作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若超过3个作者,其后加“等”字或其他相应的文字如“et al”。)

3  投稿须知

为了避免重复,充分利用版面,更快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和信息,以及为了不影响稿件的审稿周期,请在稿件写作前就选题进行检索,是否是近3年本刊已经刊登过的相关内容,若相同选题但内容有新的进展或不同观点,请就新的进展或不同观点进行阐述,不再重复讨论公知公认的基础知识。

3.1  稿件用Word格式、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并请作者预留快捷通讯联系方式(E-mail、电话),以便本刊就稿件问题及时与作者联系。文字力求精炼、通顺、清楚明白;数字、计量单位准确无误;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英文大小写及正斜体等,均请在稿件中注明;标点符号准确;图和表要少而精,能用文字叙述清楚的则尽量不用图表示 。

3.2  基金及获奖文稿:来稿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科研成果,应在文题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并附相关证书复印件,本刊将优先发表。

3.3  稿件一旦被正式选用,在安排刊登前将通知作者交付发表费。凡向本刊所投稿件视为将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网络出版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刊物内容上网服务等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不再另付),并赠该期杂志2本(另要购买者请直接打款到编辑部,备注中注明:年、期及几本)。

3.4  为适应中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及影响,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等。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这些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3.5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咨询稿件事宜时请注明投稿编号。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收到回执后2个月将尽量尽快答复作者稿件处理结果,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不得一稿多投。

3.6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修改、删节和规范化加工权,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和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返回者,视作自动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