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时间:2023-04-13 15:40:23

 曾经,体育和教育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看似一体,实则背对背。今天,由于体育和教育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体育竞技和文化学习上找到了平衡点。

  体教融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当下还存在哪些痛点?4月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指导,人民网和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体教融合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教育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就体教融合相关话题深入交流探讨。

  体教融合,塑造体育人格

  学校体育拥有优厚的教育资源,竞技体育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装备、资金等相对集中在学校,体育实践资源、课程资源、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也在学校,加之青少年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生活,因而,青少年体育发展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表示:“青少年体育的主体和重点是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面向青少年的体育,人员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体教融合理念指引下的学校体育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加强青少年体育,就要加强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效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融合是培育后备人才的需要,也是塑造青少年人格的需要。“体教融合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几个运动员,更是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奠基。”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说,体育奠德育之基,以体育之魂收获学生的坚忍勇敢。奠智慧之基,奠美育之基,奠劳动教育之基,收获强健的体格,这就是五育融合体育的作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格。

  谈到体育对个人的塑造,速度滑冰冬奥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感触颇深:“2014年,当我获得冠军后,我学会了如何从领奖台‘走下来’,一切从零开始。当我受伤时,我要学会怎样去面对失败。23年的运动生涯让我学会的不是那一场胜利,而是无数次失败。这是体育生涯给我最大的收获。”

  体教融合,丰富竞技选材

  体教融合之下,从各地校园里渐渐走出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奥运冠军。这让大家意识到,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冠军运动员可以从高等教育体系中产生。

  “近日,在重庆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牵头下,法国足球职业联盟中国区负责人走访重庆七中,这是法国足球职业联盟首次走进中国的校园,他们希望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发现更多足球苗子。”重庆七中校长欧权表示,作为重庆足球传统强校,未来该校在高水平合作的基础上,将会给重庆足球、中国足球输送更高水平的后备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姚蕾表示,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的竞技人才。体教融合让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从独立培养走向多种途径,给竞技体育带来了更大发展。体教融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相协调的问题。体教融合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体育要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相结合;二是竞技人才培养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胡凯在肯定体教融合丰富选材的同时,也提醒道:“在高等教育体系里培养所有高等级运动员是不可能的。未来,国家能不能从战略层面上分析所有项目,哪些项目可以放在高校走高等教育培养路线,哪些项目适合放在职业教育里面,哪些项目还是要回到传统的国家队培养,这是体教融合需要关注的重点。”

  体教融合,就业更加宽广

  随着体教融合深入,更多人把体育作为爱好,体育运动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随着各地体教融合推进的多样化,一道新的难题摆在家长面前:既希望孩子继续练体育,又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进入更好的高等学府,两者如何兼顾?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李全生表示,从学习上来讲,如果有完整的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体育特长生是能够做到不影响学习的。

  胡凯认为,从目前来看,解决这个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体系的建立。“家长要判断孩子在这样的规则里,走专业化道路跟高考相比哪个更合适,包括孩子的天赋、学习水平以及投入时间。判断好之后,选择走哪条路是家庭的问题。但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而言,要先把这条路建好铺平。”

  在张虹看来,与其说是学生多了一道选择题,不如说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我作为大学老师开始教书后意识到,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就业、择业,是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张虹说,体教融合让更多人意识到,体育也是一种就业方式,体育不只有竞技体育一个出口。“大会组织、体育管理、媒体转播、体育经济等方面,都是体育领域的就业方式。体育可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